来源:科创板研究中心
科创板2022年报和2023一季报披露接近尾声,本文尝试用科学统计方法从多个维度对科创板业绩进行剖析,所有数据截止时间是4月27日晚24时。考虑到时效性,本文的大部分篇幅会聚焦一季度数据的分析,以期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价值信息,获取合理投资回报。
一、全市场概览:
1.2022年报
(资料图)
上图是全A范围内,2022年报数据统计,可见其中正增长公司数量而言,各部分中主板最高,创业板高于科创板与北交所,但如果以正增长占比%而言,科创板最高,上图红色的线是正增长比率。
2.2023一季报:
上图是全市场范围内,2023Q1已披露的公司中正增长分布。首先,相比上文2022年报分布来看,一季度的正增长比率各板块间差异明显缩小。其次,一季度正增长比率以主板最高,随后依次是北交所、创业板和科创板。
这里需要补充的是,考虑到本文选取的截止时间是27日晚间,上市公司一季报披露并不完全。比如科创板总共有519家公司,已披露Q1报401家。虽说样本数量占总体已经到达80%,但各板块正增长比率差异也就在1-2%之间,因此实际排名情况与本文的样本统计依然可能存在差异。
二、科创板内部:
(一)整体情况
截至2023年4月27日收盘,科创板已经到达519家公司,其中绝大部分公布了2022年度业绩数据(通过正式年报或业绩快报)。
上两张图是科创板年报的大致情况,左图是正增长负增长比率,可见两者相当,细微差距。进一步地,上左图是年报增速的柱状分布图,众数在[-10%,12%]区间,说明其实相当部分公司2022年业绩变化并不大。其次可以很明显看到众数以外的部分,负增长面积远远大于正增长。
上两张图是科创板2023Q1的情况,接近8成公司公布了一季报,负增长公司略微超过正增长公司。但通过柱状分布图可以显著看到,Q1科创板正增长公司,尤其是高增速区间的面积比2022年度大很多。(这也告诉大家:看待科创板增速时不能简单只看饼图,需要进一步观察其各区间分布)
(二)权重公司:
上图是科创板权重公司的增速情况,出于严谨以及便于衔接上下文,本文做了一些调整:
1)剔除了带U的公司,负增长的同比增速统计意义有限。
2)截至27日晚,权重公司一季报披露比率有限,因此本文按照已披露Q1报公司进行市值降序排列。
这里乍看之下权重公司年报增速中位数是17%,一季报是13%,似乎有所下降。但仔细看其实存在行业差异,因为两者包含的公司并不完全一样。下文会对行业层面进一步分析。
(三)分行业
上图是科创板内部公司按照“申万二级行业”来划分,Q1正增长的公司数量以及占自身所在行业内公司总数的比重。可见数量上面医疗器械最高,半导体和自动化设备伴随其后。在数量前十的行业中,占比最高的是自动化设备。
进一步地,可能有的投资者会问,仅仅统计2023Q1的同比可能会有局限性,因为可能存在2022Q1基数较低,正增长难度并不大,但有些公司环比2022Q4已经产生巨大变化。因此本文统计2023Q1同比环比均正增长的科创板公司,一共有89家:
上图是科创板2023Q1同比环比都正增长公司的行业分布,可以看到前三名和上文Q1统计类似。差异的在于,加入环比正增长筛选后,软件开发行业退出前十,光伏和电池行业进入前十。
(四)动量加速
更进一步,有的投资者小伙伴会问,是否存在一种可能,2022Q4、2023Q1的同比、环比增速已经开始下降,但表观上看:同比环比增速都还是正的。这类公司从数据上看非常靓丽,但投资上可能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。
有鉴于此,本文做了进一步的筛选:
1)加入了二阶导数:即对增速的增加值筛选,比如2023Q1同比增速要超过2022Q4的同比增速,同时2023Q1的环比也要超过2022Q4的环比。
2)加入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占总体归母净利润比重,体现收益质量。
经过上述筛选,科创板519家公司中目前有38家公司符合条件,本文根据收益质量进行降序排列,选出其中前十名。
三、基金持股:
1.机构持股比率
上图是2023年Q1科创板公司中,机构持股比率最高的十家公司,属于静态数据。
上图是2023Q1数据统计的机构持股比率环比增加最多的十家公司,属于动态数据。
上图是2023Q1数据统计的QFII持股比率最高的十家公司,属于静态数据。
上图是2023Q1数据统计的QFII持股比率环比增加前十名,属于动态数据。
注意:本文在这里统计的持股变动统计,都剔除了2023年上市的公司,因为新股上市后的一两个季度内机构持股肯定单边上升,如果统计在内会误导投资者。
标签: